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淅川旅游最美丹江

    信息发布者:邹许冉
    2017-05-11 18:29:39   转载

     丹江,古称丹水、淅江、粉青江,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全长384公里,淅川境内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616平方公里,流经荆紫关、寺湾、大石桥、滔河、老城、盛湾、马蹬、仓房、香花、九重等10个乡(镇)。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的水源地,于1969年建成蓄水,横跨豫、鄂两省,现有的库区水面为745平方公里(128万亩),库容174.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水位将升至170米(高于“三峡大坝”的蓄水位156米),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 
         古时,丹江系“上通秦川、下达鄂渚”的主要通道,为我国南北水路交通的主要枢纽。丹江航运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初期,繁荣于魏晋,鼎盛于明清至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通车前。后因河床抬高,河道徙移,舟楫不行,水运渐衰。 
         1973年,丹江水库达到大坝设计水位157米高程,库内呈现出“高峡平湖”的景观。水面最阔处为原李官桥一带,东西宽20公里;最窄处为丹江小三峡峡谷地带,仅60余米;最深处在太子山以下省界一带,达80余米;库水最高温度27℃,最低温度4℃;库区四周群山耸峙,湖光山色,碧波万顷;丰富的库水,为发展旅游、养殖、水运、灌溉等开辟了广阔前景。(导游词附后)
    门票价格:400元
    营业时间:夏季8:00---18:30   冬季8:00---17:30
    联系电话:13267342554

    景区图片:  

     
















     



     

    导游词:

        各位朋友,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景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水库。过了前面这道山门,我们就进入了丹江风景名胜区,它是河南省十大旅游精品景区之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丹江沿岸最大的码头--宋岗码头。这是一座花园式客运码头,按照丹江水库二期工程的要求规划设计的,位于172米高程以上,水位上升后,码头就会成为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车就停在码头停车场内,我们从这里乘船游览丹江水库。
        宋岗码头所在地是淅川香花镇。香花镇盛产小辣椒,这种小辣椒角小、肉厚、色泽鲜、辣味浓、含油多,吸引着中外客商,由此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辣椒集散地。和辣椒城隔水遥望的是位于丹江西岸仓房镇境内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香严寺。
        各位朋友,游船就要启动了,请大家注意安全,救生衣就放在您的座位下面。丹江水库因丹江大坝蓄水而得名。丹江,古称黑水、粉清江,后因尧帝长子丹朱在此治水有功,死后埋葬于此而得名。据《淅川厅志》记载:“丹朱墓,城西北七里”。现在的老城镇确有丹朱墓的存在。丹江发源于秦岭凤凰山,出商南,经月亮湾,流入淅川境内,在淅川流经9个乡镇,自香花镇台子山向南汇入汉江。丹江全长378.6公里,俗称“八百里丹江”,其中在淅川境内长116.6公里,是汉江的最大支流。
        丹江南连吴楚,西接秦陕,上通西北,下达东南,曾是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主航道。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丹江就已经通航,后繁荣于两汉魏晋,鼎盛于唐、元、明、清,直至民国初年。在没有修建京汉和陇海铁路之前,丹江一直是连接我国东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大诗人白居易在《登商山最高顶》诗中写道“乘者与负者,来去何纷纷”。清康熙、雍正年间,曾三次从丹江运送赈灾粮30万石,当时已经形成以丹江航道为主体的交通网了。在淅川,也形成了以荆紫关、老城、李官桥为主的三大繁华码头。近代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和丹江河道的阻塞,所以我们已经看不到过去那种“百柯争流,帆樯林立”的繁华情景。
        现在的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7年蓄水。位于下游的拦河坝全长2494米,设计大坝高162米,设计水位157米,正常蓄水位156米,库区水面745平方公里(128万亩),库容为174.5亿立方米。库区最深处达80多米,最宽水面近50华里,最窄处不足百米。枢纽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为9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库,周总理称它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大型水库”。联合国曾两次派团来考察,对其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惊叹不已,由此它被誉为“中国的阿斯旺水坝”和“流动的黄金海”。
        一期工程淹没淅川362平方公里的土地(折合54.3万亩),淹没淅川老县城和14个大小集镇,淹没的村庄、道路、学校、电力通讯线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按时价折算达7.4亿元,从1959-1971年,先后六次动迁人口20.2万人(次),由于返迁和人口自然增长,我县现有移民18.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
        二期工程大坝将加高到176.6米,丹江水库水位将升至170米,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淅川再次动迁人口15.6万人,淹没土地22.9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2010年,丹江水将从淅川陶岔出发,一路经南阳、郑州等地,穿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送水至北京、天津及沿线各大中城市。计划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将从根本上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长远期调水量可达到130亿立方米。丹江水库之所以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其优势有三:一是水源充足。正常蓄水位170米,库容290.5亿立方米。二是水质好,无污染。丹江源自深山林间,几乎不受工业污染,加之水源地和水土涵养区加大了环保治污力度,水质清澈透明。经国家卫生部门检测,库区水质目前为二类水质。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引用。1996年10月,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视察丹江水库,亲口品尝了丹江水,并说比北京卖的矿泉水还好喝(淅川县委、政府为保障源头水质,从“十五”规划就制订和实施了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造林绿化、调整种植结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工业污染四管齐下的战略方针,使丹江水质越来越好,成为京津人民最理想的生活饮用水。)。三是丹江水库的高程为170米,而渠尾北京团城湖的吴淞高程不到50米,两地落差很大,全线可自流输水,不需要动力提灌加压,减少了巨额投资。二期工程计划于2010年底全线贯通,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就可实现了,华北人民也将从此摆脱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困绕。
        烟波浩淼的丹江水下是我们曾经的家园,现在却成了鱼类水族的栖息之地。库内有各种鱼类水族30多种,常见的有鲑鱼、武昌鱼、红尾鱼等。目前,“丹水”牌鱼已经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由于丹江位于南北气温的交汇处,气候温和,不冷不热,因此丹江鱼既有夏季鱼的特点(夏鱼中段好吃),又有冬鱼的特点(冬鱼身好吃),还有春鱼和秋鱼的特点(春鱼头好吃,秋鱼尾好吃)。因为丹江水质清纯、无污染,所以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让人食后回味无穷。尤其是红尾鱼(又称红板鲤鱼),更是独一无二。红尾鱼是鱼中珍品,其特色是肉质细腻,食之鲜嫩,而且没有一点泥腥杂味。清炖一条丹江鱼,盛一碗浓浓的鲜鱼汤,把烙好的葱油饼往鱼汤里一放,这就是最地道的丹江渔家饭。相传,丹江还因产“得者多寿”之称的丹鱼而得名。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说:用丹鱼血涂足心,过河如走平地。祝愿大家游览丹江水库时,能有幸见到这种传说中能避水的神奇丹鱼,你将在人生征途上一路顺风。
        大家请看,这里是丹江水库的最宽处,被誉为“小太平洋”,东西宽达50华里,南北长60多华里,一望无际,烟波浩淼。水下不仅淹没了淅川最肥沃的28万亩土地,还淹没了楚国第一个都城---丹阳。楚国是我国先秦时期雄踞南方的大国,它从建国到灭亡,有800多年历史,在淅川的建都时间长达300多年。鼎盛时期的楚国,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是战国时期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楚国最为辉煌的历史在江汉平原,所以有很多人将楚国的历史定格在江汉平原和荆州。然而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先祖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其后裔为祝融,他来自北方,祝融部落分布在商朝的南部(今河南新郑一带),祝融后裔陆终生六子,“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其后逐渐西迁。商末,季连后裔鬻熊投归周文王,并任“文王之师”,当时楚国势力弱小,地位低下,在周武王时的歧阳之会上只能“守燎”。到了鬻熊的曾孙熊绎的时候,“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这时,楚人才有了自己的都城---丹阳。1979年丹江水库水位下降后,考古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座长970米、宽900米的“回”字形古城---龙城。发掘出春秋楚墓群2000余座,出土文物8000余件,迄今全国出土的生产工具36件,其中淅川2号墓就占26件,尤其子庚墓中发掘的铜鼎,为我国出土的春秋青铜器唯一的铜鼎;云纹铜禁亦属我国首次发掘的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精美器物;出土的石排萧,是我国发掘的音质最好,也是时间最早的排萧。这些国宝曾被送到美国、德国等地展出,引起了国际史学界的极大关注。现在国家博物馆存放的10件春秋国宝,其中3件就是在淅川出土的。专家们从出土的物品及铭文记载中,确认龙城就是楚始都丹阳的旧址,令世人遗憾的是这座沉睡了千年的故都,还没来得及向世人展示就被水库淹没了。
        这个地方叫下寺,和上寺同时而建,是香严寺的两个禅院。两寺规模建制大致相同,而又各具特色,素有“上寺的房舍,下寺的塔”之说。仅存的上寺就是现在的香严寺,下寺全被水库淹没,上百座各种材质的古塔,因有碍航道而被炸毁。下寺虽然没有了,但却作为一个地名留了下来。
        游客朋友们,这水下曾是淅川的粮仓---顺阳川,有着当时全县一半以上的一脚能踩出油的宝地。在顺阳川这块肥美的土地上,还孕育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其中以商圣范蠡为代表的范氏家族名望最高。如西晋著名学者范汪、东晋著作家范坚、东晋经学家范宁、南北朝左光禄大夫范泰,,还有《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无神论》的作者范缜等,无一不在中国的政治、文学、经济、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水库上游有座岵山,岵山又名云雾山,因西周陟岵名士在此隐居而得名。它是丹江水库沿岸的最高峰,海拔498米,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公元前313年,秦楚之战就发生在岵山脚下。8万将士就在此为国殉躯。公元前311年,楚国大夫、一代诗坛巨匠屈原在此登岵山怀古,挥泪写下千古绝唱--《国殇》。岵山脚下,曾是龙巢寺的遗址,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初年,原名“马引山寺”,北宋时又改为“龙巢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幼年时,随其舅父郑生在龙巢寺读书数年。过去在龙巢寺建有“欧阳文忠公”祠堂,明代礼部侍郎彭凌霄曾主持重建,并留下《欧阳文忠公祠》一诗。
        库区两岸山青水秀,峰峦迭起。有的似人,有的似兽,千姿百态,浑然天成。《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他从陕西龙驹寨漂游到湖北老河口:“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竟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午,出坐船头,不觉仙也!”足见丹江风景的秀美了。各位游客,丹江水库两岸山峰起伏,美景奇观多不胜数。我觉得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丹江,那就是:风景如画,令人惊叹,而又充满神秘的色彩!朋友们,人有情水亦有情,不光我会以最大热情欢迎您再次来淅川,丹江也会期待着您的再次光临!谢谢!

                                                                                 

                                 丹江小三峡
        各位游客,说到三峡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长江三峡,其实我国的三峡除了长江三峡之外,还有长江小三峡、岷江三峡、嘉陵江三峡、鸭江三峡、大宁河三峡、北江三峡、西江三峡、台湾三峡、丹江小三峡。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丹江小三峡。
        丹江小三峡分别是雁口峡、太白峡和云岭峡。它位于丹江水库的中上游,最窄处不到百米,南起石桥,北接白渡滩,上下蜿蜒20多公里。丹江水流到这里,形成高峡出平湖、碧水绕青山的秀美风景。丹江小三峡虽然没有长江三峡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但幽深、秀丽,充满着传奇和神秘色彩。置身其中,会让你领略到一份精致、幽深的美。你可以一边品味清冽碧透的江水,一边观赏宛如青萝的江水秀姿,切身感受到山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醉人心境。
        关于丹江小三峡的来历,有一个悲壮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丹江两岸发生了旱灾,大旱三年没落下一滴雨,旱得井干河枯,颗粒不收。可怜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活苦不堪言。天上飞过的雁王看到百姓如此悲惨,便飞到天宫,请太白金星帮忙。可是玉皇大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太白金星连奏数次,玉帝都不予理睬。无奈之下,太白金星便假传圣旨,令四海龙王降雨,解了旱情救了百姓。太白金星和雁王却因假传圣旨,惹恼了玉帝,被玉帝用两座大山压在了丹江河畔。大雁们为了救太白金星和雁王,不分日夜的用嘴巴啄山石,渐渐的这两座山被啄的陡峭嶙峋,太白金星和雁王快就要从山底给救出来了。谁知这更惹恼玉帝,又提了一座大山压下来,许多大雁丧身山下,那些死去的大雁魂魄不散,化作团团云雾,缭绕山间。从此,丹江岸边就有了这三座山峡,人们把压着太白金星的山峡称为“太白峡”,压着雁王的山峡就是后来的“雁口峡”,而压死群雁的山峡就是“云岭峡”。 
        其实,丹江小三峡的形成,是地质自然变化的必然结果。因为丹江小三峡处于我国秦岭地块与扬子板块的过渡带、南秦岭褶皱系的东南部位,即以内乡---淅川复向倾斜的核心部位,受南北动力推挤,又被南北向横切,便在这一带地表形成了峭壁凸起、绵延不断的山峡,而在地内形成了溶洞景观和千恣百态的钟乳石,这一带也是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游客朋友们,这个地方叫马蹬,是丹江古河道的一个码头。相传王莽撵刘秀时追到这里,刘秀眼看就要被追上,他急中生智,将马蹬子扔在这里,而自己向相反的方向逃跑。这个马蹬果然起了作用,使刘秀躲过了追兵。后来,刘秀做了皇帝,老百姓就将这个地方称为马蹬。现在我们就从马蹬起航,顺流而下游览小三峡。
        过去有歌谣:九头狮子山,一寺对一庵,凤凰单展翅,鲤鱼卧沙滩。说的就是小三峡两岸的景观。迎面我们看到的就是“九头狮子山”景观,九座山相连,山上岩体上的纹路,很象是狮子头,所以得了这个名字。过去在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叫龙巢寺,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山上还有一座庵堂,因此有了“一寺对一庵”的说法。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东岸的峭壁上有尊天然大佛像,他慈眉善目,微微含笑,端坐在高台上,保佑着每位过往行人的平安。在我们右侧,那座山伸入水中,其形态好象一只大鸟的翅膀,而且因为只有一只,所以被人称之为“凤凰单展翅”。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岛叫毛坪岛。岛上杂树葱郁,绿草铺地,好似一条独卧水上的巨型鲤鱼,人们由此称其为鲤鱼卧沙滩。 
        各位朋友,我们已进入了丹江小三峡。这是第一峡---云岭峡。云岭峡为丹江小三峡的入口峡。因为过去两岸山上松林茂密,郁郁葱葱,峰峦对峙,遮天蔽日,远远望去云遮雾绕而得名。只可惜,这里的树木早在“大炼钢铁”时几乎被砍伐殆尽了。云岭峡峰回水转,真应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若赶上深秋时节来,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不是香山,胜似香山,实乃此地一大胜景。
        再往前走,这里江面突然变窄,山势越来越高,仰视险峰对峙,远望曲径通幽,这就是小三峡中的太白峡。太白峡是小三峡的最窄处,两岸之间宽不过百米。古人诗曰:“壁峭石悬太白险,猿啼三声心胆寒”。大家看,两岸险峰欲倾,崖间巨石险挂,灌木丛生其间,还有藤缠悬垂,微风一吹,晃晃悠悠,崖间的巨石也似摇摇欲坠。难怪昔日船工们有“太白滩,太白崖,船工死了没人埋”的歌谣。也因为这里水窄如带,岩石丛生,峭壁倾斜,十分险峻,过去曾是土匪强盗出没的地方。他们凭借这里险峻的地势,在此设伏,拦劫过往商船,闹得客商苦不堪言。这里虽然险要,但险也有险的好处,过去战乱时代,百姓们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势,铸造了一道易守难攻的天然防线,成为防敌护身的好地方。据说,现在还有当年建造的石寨石墙遗迹,这里石寨环绕山头,十分险固,石墙上镌刻的“万古不磨,盘古永固”八个大字,至今仍历历在目。
        可能有好奇的朋友会问:太白峡不是压着太白金星吗?怎么不见太白呢?告诉您,太白早已化身而去。去哪里了呢?到八仙洞去了。在这太白峡的北岸有一个天然溶洞,叫八仙洞,传说八仙在那里修炼而得名,太白金星就化身在溶洞中。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八仙洞景区的大门,洞内钟乳石姿态万千、美不胜收。洞内灯光采用了声、光、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电脑控制,使溶洞显得更加绚丽多彩,仙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如果,你有兴致去游览八仙洞,就一定能在那里看到太白金星。
        穿过太白峡,我们便进入了水流轻柔舒缓的出口峡,这就是雁口峡。这里两岸山势不高,平坦舒缓,相对的两座山极像雁的嘴巴,所以得名雁口峡。山上绿叶茂盛、青翠欲滴,山水相映,水舟相连,山影、船影和人影一齐倒映水中,多像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山水画!这边峭壁上有几个山洞,裸露出黑色的山体,其实那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矿藏---石煤。据说这里石煤储量相当丰富,价值不菲。但为了给京津人民送上干净放心的水,淅川人民舍小利顾大局,封矿育林,确保源头绿水长流。
        看,那边山壁横断面处,布满了奇特的花纹,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那挺拔的树木、修长的翠竹,一丛丛、一簇簇,像在窃窃私语。这边峭壁上圆圆的山洞,黑色的石煤,别具景致。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福森生态文化苑。这里树木葱郁,生态优美。在苍松翠柏中,建有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给丹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临江我们可以看到有飞檐翘脊的楚风阁、蜿蜒曲折的滨江长廊、造型别致的丹阳楼。如果有时间上岛参观的话,既可以领略到“望江楼上望江流”的意境,还可以在百味中草药观光园中增加一些中医药的知识。
        出了雁口峡,我们的船就进入了丹江水库的宽水面了。一下子,水面豁然开朗了,使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同时我也把这首描写小三峡的诗送给大家,作为送别:
              长江三峡奇,丹江三峡美。
              一江穿谷流,两岸山峰巍。
              碧水映青山,群峰点绿翠。
              峰回疑无路,再转云岭回。
              仰视太白峰,白云绕头飞。
              轻舟过雁口,江鸥迎客归。
              峡尽天洞开,水阔泛朝辉。
              风景绝妙处,泛舟使人醉。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